
2018 Master In TEBA品牌現場-中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撰文/劉麗惠、攝影/黃鼎翔
中良工業走過40年,員工從創業時7人到現在超過千人,事業體從傳統鞋材貼合,一路發展成織布、染整、特殊貼合、特殊塗佈的全方位功能性紡織布料生產供應商,建立其在全球紡織業的B2B品牌知名度。帶領中良工業一路往前衝的關鍵人物之一,就是中良工業總經理林殿庸。
從基層做起,林殿庸把中良工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從國際化佈局、深耕技術,產品創新研發、建立價值鏈體系,再到品牌經營,他都以其高度熱愛工作,堅持創新、永續環境的理想,帶領中良工業不斷蛻變躍升。
林殿庸回憶,中良工業創辦時雖然只有7人,但憑藉母公司南良集團的既有基礎,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Nike、Adidas與Puma等國際品牌大廠的鞋材供應商。此外,在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之際,亦積極投入創新研發與採購新設備,強化技術優勢。
之後為了順利度過1996年亞洲金融風暴所引起的經濟危機,中良工業開始朝向多角化經營,除了既有供貨給國際運動品牌的業務外,林殿庸更提出互補共贏的「啞鈴結構」夥伴戰略思維,即以啞鈴結構為概念,將下游品牌客戶與上游原料供應商看作啞鈴兩端,中良工業則站在中間握把之處,既與品牌商共同研發,又和先進材料大廠合作,藉此提升中良工業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力。
因應市場的快速變化,林殿庸在2007年又提出嶄新的策略思維,即從製造轉通路,打造中良工業成為功能性紡織品「一站式購足平台」的通路商,希望應用服務與通路建立B2B品牌。
在多次轉型升級,從製造品牌走向通路品牌的過程中,中良工業之所以能夠不斷突破,與其致力於追求環保永續與重視人才培養的企業精神,息息相關。林殿庸堅持在製程與產品開發上追求環保永續,藉此提升品牌力,並建立接班人培育制度,讓每一個層級人力資源,都有人才可以順利接班。
未來,中良工業將鎖定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契機,瞄準少量多樣消費市場,打造B2C品牌。相信,曾在B2B品牌打出漂亮一仗的林殿庸,在未來正式切入B2C領域時,絕對可以為中良工業在消費市場,開啟美麗新世界。
(精彩全文將收錄於<MIT品牌現場>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