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Master In TEBA品牌現場-亞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撰文/劉麗惠、攝影/黃鼎翔
走進百貨公司的皮件賣區,能看見歐、美、日國際品牌櫃位紛陳,卻鮮少有台灣皮件品牌能夠脫穎而出,亞富國際則是少數特例。由亞富國際自創的品牌International Flyer、IFFI與IPC,以兼具台灣文化、時尚色彩的內涵,吸引消費者目光,而成就這個品牌的幕後推手,是亞富國際董事長蔡明輝。
蔡明輝之所以能帶領亞富國際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皮件市場中突破重圍,走出自己的品牌路,與蔡明輝熱愛文化與藝術的內涵有關,並以此為企業DNA,「從台灣山水人文出發」創新產品,再輔以蔡明輝靈活應變的品牌戰略,一再引領消費者體驗美好的精品時尚生活,也創造亞富國際不斷蛻變創新的品牌力。
亞富國際在經營品牌之初,採取自行設計研發、從國外進口真皮製造,當時雖然業績不錯,但因為市場很快就出現仿冒品,再加上時尚皮件產品生命週期短,必須不斷創新產品,連帶也揹負著龐大的資金壓力,蔡明輝體悟到自創品牌之路不好走,於是調整品牌策略,採取聚焦國內B2C市場、歐美則改以ODM業務為主的經營方式。
隨著營運漸漸步軌道,2003年,亞富國際開始代理國際品牌,包括比利時品牌KIPLING、美國街頭品牌EASTPAK、法國ELLEgirl品牌包袋、德國GEORGE GINA & LUCY與TIGERFAMILY品牌等,並藉此機會吸收國際品牌的行銷之道。
在嘗試授權合作,以及代理國際品牌的經驗下,亞富國際的自有產品品牌也逐漸多元茁壯,除了於1999年自創IFFI品牌,以「年輕時尚」(young fasion)為消費訴求外,爾後又以「天然木頭、木紋」為訴求,創立IPC產品品牌。
儘管成功開啟品牌路,但是市場挑戰持續迎面而來,尤其近年來「快時尚」趨勢席捲全球,時尚物件消費需求變化快速;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興起擠壓實體通路業績,這些都對亞富國際的經營帶來挑戰,面對挑戰,蔡明輝再發揮其靈活應變的策略思維,啟動品牌戰略的再升級,以三大戰略:通路服務品牌IPC Mansion Selected、跨足電商市場、成立創意工坊,再一次強化亞富國際的品牌力。
走過30年的品牌之路,蔡明輝認為,品質是品牌經營的基本元素;其次則是文創設計力,它是讓品牌永流傳的關鍵;最後,企業必須明白經營時尚品牌永遠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在追趕流行的同時,得先建立不變的品牌精神,才能長久立足於市場上。
(精彩全文將收錄於<MIT品牌現場>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