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協會舉辦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展前記者會,邀請貴賓共同商討醫療未來新樣貌。(左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王欽堂副理事長、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王綉子理事長、外貿協會李惠玲副秘書長、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林燕山理事長、雃博股份有限公司崔益德資深副總。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Medical Taiwan) 」將於今年6月8日至1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登場。今(23)日舉行展前記者會,主辦單位外貿協會邀請台北市醫材公會、開發呼吸治療與智慧床墊等輔具的雃博,以及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共同針對智慧醫療發展趨勢進行對談,也搶先曝光本次參展企業安盛生科、蓋德科技及矽響先創的最新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產品。

外貿協會副秘書長李惠玲表示,本年度展覽主打兩展區及兩專館,以「智慧醫療及高齡科技」展區與「數位健康」展區,展示臺灣前瞻創新醫療科技,並以「數位健康永續未來館」與「M-novator新創專館」,提供醫院與居家不同情境的數位科技落地應用,李惠玲也提到,醫療展是以使用者為核心的平台,歡迎消費者、醫護業者等醫材使用者來參觀,於展場中直接回饋意見,促進醫療產業的交流,勾勒大健康產業願景。

生醫產業是國家戰略級的產業,精準健康更是下一個世代的生醫產業發展軸心。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本次也組團參加醫療展,而公會理事長王綉子提到,科技與醫療的結合是未來的趨勢,AI醫療最後會融入整個健康照護價值鏈,其中需要同時理解醫學與科技的人才相互緊密合作,台灣醫材公會也協助臺灣智慧醫療輸出海外,帶動精準健康產業產值提升。

2030全球智慧醫療市場直逼4千億美元!業者盼跨域整合躍上國際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3,85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2.8%,並主要集中於「智慧監護設備與器材」和「醫學影像設備」兩大領域。記者會的綜合對談中,也針對臺灣醫材智慧化與國際化進行探討。

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燕山表示,公會有1,000家企業成員,具備豐富的進口銷售通路經驗與資源,此次參展也邀請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一同參與,期望共同推動臺灣智慧醫材的發展,開發出能打國際盃的醫材,並透過與日本、韓國醫材協會的結盟,將臺灣醫材推到國際舞台。

2030全球智慧醫療市場直逼4千億美元!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記者會綜合對談中,業者共同探討臺灣跨域整合躍上國際舞台。

雃博資深副總崔益德分享,雃博在去年成立Wellell品牌後,將有三大策略推動公司未來發展,策略一為從氣墊床衍伸到周邊智慧醫療及物聯網產品,策略二為重視臨床驗證並與臨床專業人員共同開發產品,策略三為將產品價值透過數位平台傳遞給消費者。崔益德也呼籲,希望臺灣市場可做為醫療設備使用場域,並多多支持國產產品。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王欽堂表示,該協會是由國內資通訊(ICT)、醫療、金融保險、通訊等業者組成的平台,專注於數位健康促進、數位醫療、數位照護等面向,期待能夠促進更多健康照護產業的跨域融合與創新。

安盛、蓋德、矽響先創 搶先大秀數位健康產品

本次記者會中,也搶先展出了三家參展企業創新產品,展現國內醫材企業的創新量能。安盛生科展出預計下半年上市的安必測®脂質檢測套組 (PixoTest® Vision Lipid Test Kits),可進行多合一脂質生化檢測,數值同步傳輸及記錄,幫助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實行長期居家健康監測與管理。

蓋德科技推出的生醫數據智慧監控手環系統,可將體溫、血壓、血氧、心率等數據整合至醫療資訊系統(HIS),以隨需服務(on-demand services)的方式解決醫護人力的缺口;矽響先創則主打「穿戴式聽診器」及「智慧感測鞋墊」,結合穿戴感測科技、AI與物聯網技術下,將感測器與衣物結合,同時蒐集及分析運動與健康的數據,架構起「運動健康感測平台」。

因應「大健康產業」轉型,今年展覽訂定「數位躍進」、「醫材鏈結」、「創新動能」、「人本未來」及「全齡照護」五大主題,呈現臺灣醫療產業伴隨在生活中的未來樣貌。國境重新開放後,國際業者回流,外貿協會也表示,本年度展覽有12個國家企業參展,包含印尼及德國巴伐利亞兩個國家館,登記參觀的國際業者已超過830位,前5大國際買主來源國依序是泰國、新加坡、日本、越南及美國。展中亦有豐富的論壇活動,聚焦預防保健、健康促進、遠距醫療、高齡照護、醫材法規等共50場次論壇,更多展覽訊息請至本展官網

媒體來源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台灣曾經在1990年代啟動全球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觀察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表示,時至今日,台灣將再次啟動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而這1次典範轉移的主角將是電動車產業,將迎來台灣另一波新機會並扮演關鍵角色。

施振榮表示,199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的文章就提到,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將由「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當時正是由台灣啟動了個人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的典範轉移,而始作俑者就是宏碁(2353)與台積電(2330)。

他指出,在個人電腦領域,宏碁在1983年推出自有品牌後,開啟ODM的新商業模式;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1987年創立並啟動專業晶圓代工的創新商業模式。也在這一波高科技產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台灣以研製代工服務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時至今日,施振榮表示,台灣將再次啟動全球產業的典範轉移,而這1次典範轉移的主角將是電動車產業。電動車未來將是台灣的1個新機會,汽車產業是規模最大的產業,供應鏈也相對最複雜,產業要進行典範轉移相對不容易。

他分析說,但台灣在這個世界最大的產業中將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實際上台灣業者已打進了電動車業者的供應鏈體系中,諸如半導體晶片、面板、馬達及電子零組件等等,期待未來電動車產業典範轉移後的新生態可以造福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消費者與所有的供應商。

施振榮認為,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與個人電腦產業一樣,初期也是先由垂直整合開始做起,如今隨著產業發展日益成熟,可以預見未來也將走向垂直分工,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正在慢慢形成。

他並表示,台灣要參與電動車產業的新生態,最重要就是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創新平台」,來推動電動車產業新生態的發展,但傳統汽車產業的主要業者為保護自己原有的利益,不太可能建立這樣的平台。未來台灣在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大趨勢下,將成為最大的受惠者,其中,ICT與半導體業者未來更將在電動車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施振榮指出,電動車產業要啟動新的垂直分工的新生態,關鍵就在於發展電動車底盤,電動車底盤就像電腦的主機板一樣重要。

施振榮說,如果從過去的產業發展歷史來看,電動車產業目前缺的是新的底盤設計,如果台灣能把所設計的底盤變成商品,如同電腦主機板一般,供應給有興趣加入的新業者,或授權業者在各國當地化生產底盤,電動車產業就可以朝當地化發展。

他指出,電動車產業垂直分工的新生態要成功,關鍵就是要有開放式的平台,容許參與者一起創新,建立起一個共榮共存的平台,這也才符合王道精神─共創價值、利益平衡的思維,如此才有利新生態的永續發展。

媒體來源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分享靠「百日計畫」啟動逆轉勝契機。清大科管院/提供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分享靠「百日計畫」啟動逆轉勝契機。清大科管院/提供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應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邀請,與在職專班學生分享逆轉勝的經營哲學。分享宏碁從10年前虧損200億,到今日擁有10家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創造出1,200億以上的市值的心路歷程。陳俊聖透露三步驟心法,第一步從制定「百日計畫」,穩定公司著手;第二步增強品牌價值,並打造新事業;第三步新事業IPO(首次公開募股)走向資本市場,實踐集團永續經營目標。

陳俊聖建議,領導者在新任開始時必須提出百日計畫。在他赴宏碁上任之前,就擬定百日計畫,分別是保障工作權,密集溝通降低焦慮。緊抓財務數字,每個禮拜看財務報表,密集發布內部正面消息,每年舉辦兩次全球展品發表會,這些計畫十年來堅持不懈。此外,宏碁集團也逐步建立多元事業引擎,除了眾所皆知的電腦品牌外,旗下子公司從行動支付、智慧充電樁、智慧醫療及生活家電等不同領域皆有涉略。

陳俊聖舉宏碁智醫為例,專注在智慧醫療,讓更多人享有醫療科技帶來的價值,透過國衛院的資料,了解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比率比正常人高25倍,因此宏碁智醫做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判讀,糖友只要經過判讀,就可以知道糖尿病是否已經造成眼睛病變,目前這套判讀系統在海外五個國家,及國內超過170個醫院診所皆有引進。

陳俊聖也透露,隨著多元事業引擎的奏效,截至去年底,宏碁已有十家子公司在台灣資本市場公開發行,其中更有子公司已成為市值百億以上的企業。集團將朝「超級孵化器」邁進,今年更展開「猛虎」計畫,由老虎軍團旗下的小金虎搶進資本市場。最後,他以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手寫給他的格言「樂觀是競爭優勢」和學生互勉。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左)應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邀請,與在職專班學生分享逆轉勝的經營哲學。清大科管院/提供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左)應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邀請,與在職專班學生分享逆轉勝的經營哲學。清大科管院/提供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左)應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邀請,與在職專班學生分享逆轉勝的經營哲學。清大科管院/提供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左)應清華大學科管院長林哲群邀請,與在職專班學生分享逆轉勝的經營哲學。清大科管院/提供
媒體來源

2023年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即將登場,明基佳世達集團旗下22家公司將聯手展出包括餐飲零售、教育、企業、交通、資安網通、製造、生活等七大場域的智慧解決方案。此外,今年展位也將創下COMPUTEX 1981年開展以來首次紀錄,從展位設計到維運,完全遵循ISO 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要求,不只「做到Smart+,更要Go Green!」

明基佳世達集團艦隊即將在2023COMPUTEX大會師,明基佳世達集團旗下22家公司,包括明基電通、佳世達科技、羅昇企業、其陽科技、明泰科技、維田科技、眾福科技、友通資訊、典通、八維智能、聚上雲、Epoint Systems、德鴻科技、仲琦科技、互動國際、益欣資訊、麻吉數位、邁達特數位、逐鹿數位、拍檔科技、PowerWalker、美麗科技等也將一字排開,聚焦2023年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

為表對2023年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的重視,今年明基佳世達集團可是全員出動,包括佳世達總經理黃漢州、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佳世達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黃文芳、明基電通台灣區總經理楊士良與明基佳世達集團公司多位高階主管也都會蒞臨現場。

為突顯特色,今年的展區將依據不同的應用,區分為餐飲零售、教育、企業、交通、資安網通、製造、生活等七大智慧解決方案場域。七大場域都是目前智慧化腳步最快,且對永續價值有強烈需求之客戶,例如受疫情影響,對環境健康、減少接觸更為重視的餐飲業者,明基佳世達就提供了自動化、自助化的雲端平台系統。針對數位轉型、淨零碳排有高度需求的製造業與企業,則提供嵌入式設備與雲端管理平台。被多國政府與產業視為重要節能策略的電動車,則有綠能充電樁結合AI邊緣運算的解決方案,另外在教育與其他場域,也將展出數位化的健康智慧教室、同時還有網通資安防禦機制等產品與相關應用。

另為體現並呼應綠色展會之必要與企業責任,明基佳世達集團今年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的展場設計上,也嚴格兼顧ESG的「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面向,展場設計100%遵循環境永續中的3R(Reduce、Reuse、Recycle)指標,展會結束後不產生裝潢廢棄物,此外90%以上宣傳文宣採數位化、80%建材為在地採購以減少碳排放、70%禮贈品為台灣本地製造等具體作為,邀請集團參展企業和本次展覽合作供應商一同遵循本次展會ESG目標、參與倡議,並落實實踐永續價值。

在COMPUTEX 2023,明基佳世達集團不僅將綠色概念融入展場,旗下22家企業展出的智慧方案中,更蘊含提供給客戶的永續價值,協助客戶邁向減廢低碳化營運,實踐各項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實現與客戶共好之承諾。

媒體來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