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吳宙棋攝
走進堤維西交通工業位於台南科工園區的科三廠,就看到全台灣第一條全自動車燈產線。從車燈的燈體定位、鎖螺絲、塗膠、掃描定位、黏著,再到氣密測試、亮度測試,都是由數支機械手臂自動完成,中間有任何問題,都會自動檢測回報。從放料到做好成品,只要不到兩分鐘。
歡迎來到21世紀的車燈生產線。
從來不知道,車燈製造原來如此精密。堤維西課長高勤偉解釋,因為車燈當中有許多精密的線路與電阻,如果身上帶電,碰到零件會很容易毀損。因此所有人進到廠房內,要換上抗靜電鞋套、抗靜電手環,進廠房還要經過一道除靜電閘門。
「我常跟員工說,不要覺得自己只是做零件,要想到在全球130多國,每分每秒都有人用著堤維西的產品,開車回家或是上班,好的產品可以讓他們安全回家,」堤維西總經理陳勁兆,在受訪時感性地說。
台南安平起家的堤維西,前身其實是大億交通工業的外銷部門,自1986年起,由人稱「二董」的吳俊佶成立新品牌,公司英文名「TYC Brother」就來自大億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縮寫,再加上吳家共同創業的三兄弟精神,如今第二代吳國禎已擔任堤維西執行董事。
如今,堤維西已經是全球最大AM車燈製造商之一,行銷全球130多國,尤其以美國為重中之重,去年營收166億元當中,四成由美國市場貢獻、兩成來自歐洲。
堤維西總經理陳勁兆說,這個改變和在地機械廠商討論了長達兩年。以一條產線、每天350個車燈的生產量,現在有了全自動產線,人力需求降低四成。但他坦承,現在還每天在測試,希望更精進。
努力成果,也真讓國外客戶刮目相看。堤維西生產幹部說,韓國客人來看,都說這和全世界知名的德國車燈公司Hella水準並駕齊驅。
莊泰旭也透露,之前有來自德國BMW的人參觀堤維西另個較舊的廠房,看到一半就想離開,莊泰旭卻試著挽回,「要不要看看我們最先進的科三廠?」結果,客戶才參觀到一半,就馬上下了60萬顆重型機車車燈的OEM訂單。
除了持續掌握商機,堤維西也希望員工不只覺得自己在做車燈。陳勁兆常跟員工說,無論一天的什麼時間,你都可以想像有人開著車在路上用著堤維西的車燈,可能是要去上班,可能是要下班回家接小孩,「我們希望能提供給使用者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他強調。
圖/吳宙棋攝
目前堤維西面對最大挑戰,是來自新興市場的價格競爭。陳勁兆強調,拿到美國保險認證這一塊是重中之重。堤維西預估至今年底止,可獲得美國保險公司CAPA認證的車燈有1160組以上,而可通過APCP認證的產品則有2000多組。
車輛公會業務處處長吳智魁肯定堤維西的努力,但也點出車燈AM市場的挑戰。
吳智魁說,許多車廠都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例如現在就有許多車輛已配備自動煞車功能,安全性提高後,未來碰撞件消耗量一定會降低。此外,車輛頭燈愈來愈重視智慧化,要有特殊功能才有區隔性,再加上LED頭燈的光源集中度、散熱問題、光度要達到一定水準,都要有高度的技術能量才能有所突破。
但他強調,台灣最有優勢的就是品質。吳智魁提到,有很多貿易採購商因為價格因素轉向中國大陸供應商,一兩年後客戶評價往往變差,所以又回來找台灣廠商。
堤維西在景氣下行時,還毅然決然加碼持續投資升級,不畏懼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才能在日後景氣回暖時抓到上升力道。
完整全文來源: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