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煜成協助父親將虧損十年的母公司潭興精工轉虧為盈,如今,自薦獨立接掌和昕精密,
與負責母公司的弟弟是家人也是商場對手,未來他將如何帶領企業走出更大格局?
「『和昕精密』和『潭興精工』現在沒有任何關係,就是競爭對手。」和昕精密董事長魏煜成說。
這句話是指,他與弟弟分別接手父親創立的公司,兩人雖是兄弟,卻也是商場上的對手。二○一八年年初,他終於說服父親,讓和昕精密脫離家族事業單飛。弟弟則接下潭興經營權。掙脫家族牢籠,和昕立刻繳出歷來的最佳成績。
和昕精密專攻分度盤產品,一年營收約三億多元,高階的五軸分度盤產品一年外銷逾三百台,講究工藝的歐洲是主力市場。何謂分度盤?就是機床的主要配件,用來夾持工件、使其旋轉和定位,以在機床上進行鑽孔等加工工作。而五軸工具機是指有三個直線軸、兩個圍繞直線軸的旋轉軸之五軸連動,以對工件進行任意角度加工,技術高階,可用在航太、軍事領域。
兩大關鍵時刻 站穩歐洲市場
「和昕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產品精度、可靠度可說是全台前三大。」從一一年和昕加入台灣工具機產業M-Team聯盟,輔導和昕至今的大衛創值顧問公司執行長張啟人評論,如今和昕在終端市場也與母公司潭興做出區隔,把主力放在歐洲、專注中高階產品。
一九九三年,父親魏武雄承接朋友經營、虧損連連的潭興;九九年,魏煜成碩士畢業後,進入潭興工作。潭興以仿效日本領導廠商、生產分度盤起家,「我進來後,發現公司產品精度跟型錄不一樣。」於是他率領研發團隊開發模擬誤差的電腦程式,又花數百萬元購置檢驗機台、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證,「精度一年就從五十弧秒(量度平面角的單位)進步到十五弧秒。」
產品品質提升帶進生意,○一年,在歐洲展會上,一家瑞士廠商注意到潭興的分度盤品質不輸日本、價格又只有日本產品的八折,當時其日本供應商貨量不足,瑞士廠商很快就向潭興下單。這是他們首次賣到歐洲市場。之後,隨著中國工具機產業發展、市場需求大增,已虧損十年的潭興,終於在○四年轉虧為盈。
○八年,一家德國工具機大廠到台灣尋找五軸工具機的供應商,最後透過貿易商找上潭興。「他們一次下單六台原型機,讓我嚇到。」魏煜成說,過去經驗都是一、兩台,而六台的開發成本就要上千萬元,萬一失敗就付諸流水,但他決定要一搏。
半年開發期間,潭興一直無法讓精度達到預估值,他雖感到挫折,但交貨時間一到,還是硬著頭皮將產品送到德國測試,三個月測試期後卻意外達標,才了解原來因為機型變大,所以原先以為的誤差其實仍在合理範圍內。
產品達標,德國工具機大廠開始下大單,第一筆訂單是一年一百台,但當時潭興的產能只能承諾一年五十台,為了能穩健供應產品,他們向德國客戶承諾,將用先前買下的廠房,為客戶專建生產線。這也就是和昕精密成立的緣由。
是兄弟也是對手 商場見真章
魏煜成說,此時弟弟魏立杰也開始進到公司,而他自己因為欲改善公司治理,卻面臨與父親的衝突。權衡之下,他決定向父親自薦,希望可主導為德國客戶開設新生產線的計畫,並爭取管理自主權,於是○九年和昕精密正式成立。
儘管可以獨立與德國客戶接單,但對魏煜成來說,和昕發展依然處處受限,像財務須仰賴潭興無法獨立、接單也沒有主導權,且因兩家公司業務重疊,雙方較勁意味濃厚。
潭興精工董事長魏立杰說,就他所知,父親原本排魏煜成接班,但魏煜成和父親衝突不斷,一二年父親才安排魏煜成主導和昕,並把潭興一部分業務移轉過去。一八年年初兩間公司獨立後,兩兄弟分才別接任兩間公司董事長。
魏煜成努力向父親爭取獨立,並在一五年成立自有品牌「HOSEA」,宣示自立門戶的決心。一七年十一月,父親魏武雄終於點頭拆分股權,一八年二月股權移轉完成後,潭興、和昕從此兄弟各自登山,魏煜成終於可以走自己的路。
有了獨立舞台後,魏煜成卯起勁來衝業務,「一七年和昕營收破歷史新高。」魏煜成說,如今歐洲、中國市場占比約各半。一度同業以降價十五%想搶下德國客戶,幸好靠著長期經營的優良服務品質留下客戶。這也讓他反思,想不被價格牽制、維持與客戶長遠關係,就要加強穩定品質和好的服務。「像客戶一說要開視訊會議,就要知道有狀況發生、先把測試報告做好。」
但這還不夠,一七年底和昕跨入航太產業,導入航太品質認證要求的流程,一八年十二月,正式取得AS 9100 航空品質管理系統證書,「航太認證要求從生產開始就要記錄,有任何問題就可以回溯找到原因。」魏煜成說。
在家族企業待了近二十年,魏煜成終於爭取到主導權,「希望未來和昕每年成長。」他許下心願,充滿期待的未來,才剛要起步。

來源: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