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餅最外圈的輪廓線不能斷,要一線到底,這象徵著婚嫁讓生命得以延續,」高雄大寮的舊振南漢餅文化館裡,來自20幾國的駐台代表正在聽師傅講解圖騰意義。背後,原來是第五代接班人李立元的苦心,甚至還出版食譜。他直指,不怕公開舊振南漢餅的祕密,重點是文化能傳下去。
「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跟漢餅有關,」舊振南總經理李立元提到,在華人的傳統禮俗中,從嬰孩收涎抓周,成年的婚禮嫁娶,再到晚年的告別儀式,生命許多重要時刻,總少不了漢餅,它總在第一線見證生命的蛻變。
漢餅在傳統禮俗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隨著傳統禮俗式微、飲食習慣改變,現代人的生活幾乎要與漢餅「斷線」。因此,舊振南作為百年漢餅品牌,如何讓漢餅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就是品牌的最大挑戰。
舊振南創立於1890年,從台南府城的一間小餅舖,漸漸擴展到全台各大高鐵站和百貨公司都可看到舊振南專櫃,也在晶華酒店設有實體門市。2012年,第五代接班人李立元辭去國外廣告業工作,返台接手家族事業,「但回來之前,只知道家裡的餅好吃。」
因此,李立元回到舊振南便積極學習漢餅演變史,他發現,每個世代都有自己對漢餅的印象和記憶。於是,李立元致力創造這個世代的漢餅文化,並以文化、產品、人才三個面向的永續行動,來重塑舊振南的品牌形象。
公開食譜,介紹漢餅演變史
自幼即旅美念書的李立元,認為漢餅就是童年的美味、家鄉的依歸,更是承載情感的所在,「我們賣的不只是餅,而是舊振南這個品牌代表的意義。」
百年餅店的祖傳配方通常是最高機密,但舊振南於2018年出版《漢餅HANG BING》一書,以中英雙語公開舊振南祖傳百年的漢餅食譜,並介紹漢餅演變歷史與文化。許多同業對這樣「亮底牌」的推廣手法感到不可置信。然而,李立元卻直率地說,「都快沒有人要吃漢餅了,我還藏什麼祕方。」他相信唯有讓更多消費者認識漢餅文化,才能真的把漢餅市場擴大。
而《漢餅HANG BING》也真的引起國際關注,獲得美食書奧斯卡的世界美食家大獎(Gourmand Awards)2019年「最佳休閒類」(Entertaining)及「最佳甜點類」(Desserts – Pastry for public)兩項大獎,是該年度台灣出版社中唯一的得獎者。
為了傳述舊振南百餘年的歷史文化,舊振南也在高雄大寮新建「漢餅文化館」,全棟綠建築占地近1400坪,成為高雄特色景點之一。館內處處可見漢餅、傳統婚嫁禮俗、抓周等禮俗場景布置,甚至有長輩一看到文定12禮前面的新娘椅,便喜孜孜地跑上前試坐,回憶自己40、50年前的待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