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企流/文:張方毓
一名女性在「陽剛」的精密零組件產業中如何革新?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不僅是公司的第一號員工,更是精密機械業上市公司中第一、也是唯一的女性總經理。她以有別以往的視角,將創新帶進業界,從基層秘書成為公司領導者之一的她,於 2015 年獲選《富比世》亞洲商界最有權勢的 50 位女性商業領袖,是當年台灣唯一上榜的企業家,寫下女性領導者的傳奇故事。
上銀科技的產品是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乍看可能並非是大眾日常中熟悉的產品,蔡惠卿說事實上舉凡製造 iPhone 的機台、手術機器人手臂到捷運的車門定位都有這些零組件的身影,可謂大幅影響每個人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自 1989 年成立以來,上銀聚焦兩大主軸——創新與自有品牌,目前全球 1/3 以上的工具機設備上都可以看到上銀產品,不僅多項技術上領先德國、日本,在規模上也躋身為全球前三大精密工業大廠。
上銀科技第一號員工,蔡惠卿突破業界天花板
不僅憑藉創新思維帶領台灣產業登上世界舞台,上銀創辦人卓永財也開產業之先河,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業界背景下,聘用蔡惠卿成為第一號員工。
《士說新語,秀倫理》主持人許士軍形容,蔡惠卿就像一隻看似極不可能存在的「黑天鵝」,這不僅是因為她是女性,更因為她的學歷背景是心理學,而非精密機械科班出身,這種獨特的背景與身分,讓她得以將不同的思維引進高度技術化的精密機械產業。
蔡惠卿早期成立創意團隊,提議做一個可互動的展示機,讓工業產品在參加展覽時更加活潑。一開始,同事都覺得她天馬行空,但實際做出來名為「大怒神」的展示機後,馬上變成展覽中的焦點、引來人潮駐足。自此,上銀科技每次開發新產品,都會自然而然做一個展示機。「其他同事很專業、技術導向,而我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不同的問題,能讓很生硬的東西變得比較柔軟。」蔡惠卿說。
30 年來的努力,蔡惠卿在上銀科技從蔡小姐成為蔡總,「治理上,領導者角色女性應該還有更大發揮空間,期望在台灣看到更多優秀的女性領導人。」許士軍說。

不應酬、不搞派系,上銀穩實企業文化藏在無形之中
在上銀的公司治理面向上,《士說新語,秀倫理》主持人胡秀華率先指出,上銀打造相當有紀律的企業文化,是她認為上銀企業在貫徹倫理上相當扎實之處。
蔡惠卿分享,實踐企業倫理最難的是如何應對進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舉例而言,上銀沒有應酬文化,他們堅持只要產品、服務夠好,不需要應酬來談生意,連客戶主動要求,他們都拒絕,是產業中的異數。此外,他們也拒絕派系文化,習慣有「班底」的新任主管難以在上銀培養小圈圈。落實企業倫理最困難也最重要之處,正是這些「看起來很 minor(次要)、無形的行為」,若未好好實踐,恐會消耗公司能量、導致公司紀律難以建立。
談及 ESG(Environment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公司治理) 永續經營層面,蔡惠卿提及,上銀目前逐漸增加使用環保材料和包裝,以達友善環境之目標;此外也積極檢視自身用水政策,將智慧水表普及到所有廠區、更重新調整空調使用機制,種種舉措都是為了在製程上更加節能減碳。而在公司治理面上,上銀始終把員工當成夥伴照顧、更不會破壞職業倫理,與客戶惡意競爭。
不僅自身受惠,更要與社會永續共好
在社會面向上,胡秀華指出,上銀科技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投入高達上億的預算培養產業人才。蔡惠卿舉例,上銀與清華大學進行基礎研究、跟中國醫藥大學進行醫療領域研究,更每年頒發機械碩士論文獎,鼓勵青年投入機械產業、培養潛在人才。
這樣產學合作的模式,一方面能讓對此產業有興趣的青年提早進入職場體驗學習、熟悉公司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上銀培養「接班梯隊」,蔡惠卿說明,「所謂接班並不是只有一個人而已,是需要一個團隊的。」這樣的舉措,可說是超前部署、得以讓不同世代的優秀人才進入組織,創造多贏局面。
此外,上銀也積極投入資源,培力上下游供應商。蔡惠卿坦言,在企業推動永續的路上,供應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多數作為供應商的中小企業,過去缺乏做數位或永續轉型的觀念及企圖,「但供應商是我們的夥伴,他們做得好,我們就會做得好。」蔡惠卿說道。
不僅自身受惠、更要全體共好的做法,貫串上銀的企業文化之中。許士軍指出,上銀有許多作為都兼顧企業永續經營、產業人才培育等面向,突破了許多業界限制,值得其他企業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