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以製造馬達起家的東元集團,竟花了近30年,默默在台灣建立了一個涵蓋15個品牌的餐飲王國。就連你愛吃的速食連鎖店摩斯、街邊常見的Royal Host樂雅樂家庭餐廳,都是由黃茂雄親手從日本帶到台灣來的。
年逾八十、談吐間有文人書生氣質的黃茂雄,被外界封為「美食企業家」。倒也不是他特別愛吃,而是年輕時搭飛機奔波各國之間,忙碌之餘,只剩下美食能療癒身心。
饕客如他,仍有一些對美食鑑賞的堅持(像是喜歡法國Gault Millau 高特米魯美食評鑑勝過米其林指南),其中他最偏愛的,更是探索食材背後的文化脈絡。

好比說,他引進樂雅樂,是因為他看上了樂雅樂散發著闔家用餐的溫馨感受;他投資摩斯,則因為摩斯是一間有東方人特質的速食餐廳。此外,黃茂雄對文化的講究也延伸到產品上。他請團隊特別經營摩斯的「米漢堡」,要求米漢堡類別產品營收要維持在總營收占比銷量的20%左右。這個比率遠高於日本原廠要求,只因他想推廣台灣自身的米食文化。
不過,要將興趣發展成副業,除了有熱忱,還要有眼界。黃茂雄在去年促使摩斯引進熱門的人造肉漢堡,並搶在各大速食對手之前,先推出送餐機器人,為的就是接軌未來科技,探索餐飲的可能性。
但一個做電機的人,究竟是如何栽進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裡?他會告訴你,一切要回到東元中壢廠的老舊餐廳裡。
員工餐廳又熱又悶,這樣員工怎麼會覺得幸福?
其實,黃茂雄之所以投資餐飲業,最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員工的福利。
1991年,黃茂雄還是東元集團副董事長,當時他在思考員工福利政策時,發現雖然給員工一年兩次分紅,加起來約8到10個月獎金,但員工似乎只開心了1個月,之後就沒什麼感覺了。
於是他開始想,如何更有效提升員工福利?黃茂雄走進工廠裡,看到了問題的癥結點。「原來,工廠的餐廳又熱又悶,環境不好。我想,每天的生活品質絕對比發一次、兩次獎金更重要,所以決定從員工餐廳著手。」
想起某次在東京銀座看到的樂雅樂餐廳,乾淨又別緻,黃茂雄決心要把它引進台灣,帶到工廠內。他直接飛到樂雅樂總公司所在的福岡找創辦人,沒想到對方跟他說:「你是第16家從台灣來洽談的廠商。」至於前面15個是誰呢?
「他跟我說,台灣知名食品公司全來了。」黃茂雄說,「這樣講你就知道大概有誰了。」
當時黃茂雄覺得沒望了。一流食品企業跟一間搞電器的,怎麼比?但兩個月後評選結果出爐,樂雅樂竟然真得選了東元。原來,他們想要的,正是一個外行的、誠懇的合作方,願意聽他們的建議,將他們的品牌文化帶到台灣。
要知道,黃茂雄是日本慶應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日文說得比誰都好,不僅理解日本文化,溝通上也完全沒問題。於是乎,黃茂雄就這樣在餐飲界踏出了他的第一步。

搞電機的跑去開餐廳,前7年沒賺過
或許是一回生,二回熟,樂雅樂在台灣開幕後3個月,黃茂雄也跟著引進了摩斯。這些決定在當時是相當不容易的決策。「許多前輩、上司看不起餐飲業,都反對我,說電機(生意)都做不完了,還去開餐廳?」黃茂雄說。
確實,投入餐飲的前7年,兩家餐飲品牌一路都在虧,直到第8年營收才翻紅。「那時我有一個同病相憐的好朋友,那就是高清愿先生(統一集團創辦人)。他做7-11的前7年也是虧,我們兩個碰到還會彼此說,哎呀怎麼這麼辛苦!」

但如今,摩斯已爬升成全台第二大速食餐廳。回頭細看黃茂雄的經營方針,他似乎一直很善於做出當下不被看好,但後來被證實是對的決策。
比方說在擴店策略上,由於加盟店無需本錢,且加盟主自負盈虧,日本摩斯有高達七成都是加盟店,但黃茂雄卻堅持所有的台灣門市必須是直營店。
自營店相較於加盟店,得投資更多錢、擴店速度也相對慢,為什麼黃茂雄要這麼做?
「我們要推出新產品大概只要兩、三天,全台近300家門市都能夠馬上貫徹執行。但在日本,可能要花至少兩個月才做得到。」黃茂雄說。摩斯總經理高順興補充說,公司的商品開發部門隨時有30樣品項在測試,每個禮拜內部也都會舉辦一次以上的試吃會。
現在,連日本摩斯總部也開始看到加盟制的缺點了。景氣不好,加盟主會反對總公司的商品策略,而隨著較有開創精神的第一代加盟主慢慢退休,他們也很難將店面傳承下去。「第二代都不願意接手。太辛苦了。」黃茂雄說。
黑心油那陣子,我們的食安流程還被當作模範
此外,黃茂雄是很早期就重視食安品質的連鎖餐飲老闆。他要求炸過的油每4個小時就換新,商品若是賞味期間過了還擺在架上,負責員工很可能直接被開除。而為了避免手部污染食物,他還要求餐廳設立洗手台、收銀店員每次收完錢都得按一下酒精乾洗手,才能接待消費者。
而為了精進物料的溯源管理,黃茂雄還親自向曾擔任過日本農林水產省大臣的大學同學取經。
「黑心油案件爆發那陣子,衛生單位還曾來摩斯請教我們的食用油安全測試流程。」而這些決策考量,在在顯示了他長遠經營的眼光。

奠定了營運基礎,近年來黃茂雄更將觸角伸至餐飲產業的原料、設備與服務端,欲打造一整個大型餐飲生態圈。
在原料端,他們在去年建造一個植物工廠「安心智慧農場」,在密閉式環境下用高科技、自動化模式,即時監控蔬果生長所需的溫溼度、光照與水分;在設備端,他們用物聯網納管餐廳內最耗電的兩大電器:冰箱與冷氣,並大量在門市內用東元的智慧變頻冰箱;在服務端,東元也搶先同業,打造了兩款「服務型機器人」,協助送餐、收餐盤,推廣智慧化服務。
這些布局背後的共同點,就是東元的智慧化設備。黃茂雄自豪地說,所有的智慧物聯網設備,包含溫控、光控,甚至是機器人腳下那台配載了光學雷達、超音波感測器與AI自動導航系統的智慧移動平台(AGV),「全是東元自己做的。」
東元一邊做設備開發設計,另一邊落地直接應用,積極發揮集團綜效。也因為東元提供的不只硬體設備,例如ERP(企業資源計畫)管理等軟體系統便是由旗下的東捷資訊提供,所以餐飲端在應用時遇到問題,也能很快反應、做出調整。在會長一聲令下,集團各事業體少了阻力,也讓摩斯這家日式連鎖速食店,充滿著科技感。
當然,這些智慧化技術的布局都還在剛起步的階段。植物工廠目前只栽種7、8種萵苣,1個月1.5噸的產量充其量只是摩斯生蔬需求的的零頭;即使提到機器人,黃茂雄自已也嚷嚷:功能還不夠理想、還可以再更智慧一點!

斜槓青年鼻祖,一步踏進智慧化設備
即便這麼多走在前頭的嘗試成效有待市場驗證,卻也指證了一件事:黃茂雄這個一頭闖進餐飲的外行,最終意外得到了只有他才能享有的集團優勢。過去靠集團養大的餐飲,最後也回過頭來,提供了東元智慧設備的第一手應用場域。
敢於嘗試、樂於跟年輕世代互動,跟黃茂雄對談,有時會不小心忘記自己在跟一位長者對話。他似乎永遠在觀察新的事物,並且充滿好奇。
他說,他想讓台灣人認識更多世界各地的美食。於是當他到北京,愛上他們的餡餃,宮廷廚房「餡老滿」就在南港開張大吉;當他來到土耳其,喜歡上他們的冰淇淋,百年老店「Mado」立馬落腳台北。
問到黃茂雄對集團餐飲未來發展的看法,他拍拍一旁高順興的肩膀,直說自己年紀大了,未來是他們要考慮的事。但他還是像個大孩子,忍不住做了好多的發想,像是植物工廠「未來也可以種番茄啊、草莓啊,就連你們喝的咖啡,那個咖啡豆我都想做呢。」
再說起其他的計畫,他還想到了可以養殖的水產品,「要用太陽能發電也可以呀,我們也有做太陽能發電設備。」說著說著,他彷彿就化身一個創意大廚,無論餐飲、重電、物聯網智慧設備,全成為他的食材與調味料,拌在一起料理,轉身就能端出一套滿漢全席。
不可能嗎?怎麼會呢。搞馬達的都能開出全台第二大速食店了,有什麼是不能挑戰的呢?
把興趣當作副業來經營,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可說是箇中翹楚。做馬達起家的他,在各國出差時總愛趁機大啖當地美食,吃著吃著,竟把這些餐廳給帶回了台灣,經營出一個有著15個品牌的餐飲王國。
而在「智慧餐飲」逐漸成為趨勢的現在,這個專長電機的餐飲界程咬金,或許比誰都顯得更加內行。

責任編輯:張庭銉、林美欣
媒體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