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BA-臺灣精品品牌協會 |總裁班|經營策略|品牌趨勢報

  • 關於協會
    • 協會簡介
    • 協會理事長
      • 現任理事長
      • 榮譽理事長
      • 歷屆理事長
    • 現任理監事團隊
    • 現任榮譽顧問團隊
    • 現任功能委員會
    • 年度會員大會
    • 年度理監事聯席會
    • 未來願景
  • 認識會員
  • 最新消息
    • TEBA最新公告
    • 政府資源
    • 會員獲獎訊息
    • 會員媒體報導
  • 品牌活動
    • 年度活動訊息看板
      • 2023年度活動訊息看板
      • 歷年活動資訊列表
    • 活動花絮
      • 歷年活動花絮
      • 今年度活動花絮
  • 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2022第六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活動簡章
      • 第六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活動花絮
    • 2020第五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第五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活動花絮
      • 活動簡章
    • 2019第四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第四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活動花絮
      • 活動簡章
    • 2018第三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第三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活動花絮
      • 活動簡章
    • 2017第二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第二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活動花絮
      • 活動簡章
    • 2016第一屆總裁班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
      • 第一屆品牌經營策略總裁班活動花絮
      • 活動簡章
  • 品牌知識庫
    • 2022 品牌建立360
    • 2021 品牌改造專業領航
    • 2020 打造品牌關鍵 KNOW-HOW
    • 2019 品牌新視角
    • 2018 Master In TEBA品牌現場
    • 協會電子書
    • Bpaper電子報
      • 訂閱電子報
      • 歷年度電子報(2016-)
  • 品牌影音
    • 2022 全方位品牌學院
    • 2022 品牌力X數位新媒體 Podcast
    • 2022 品牌建立360 精彩直播精華
    • 2021全方位品牌學院
    • 2021 TEBA 品牌改造專業領航-podcast
    • 2021 TEBA 品牌改造專業領航-企業直播
    • 2020 全方位品牌學院
    • 2020數位轉型對話論壇
    • 2020僑委會海外台商產品品牌建立與行銷管理線上直播課程
    • 2019 品牌新觀點
    • 2018 品牌趨勢報
    • 2017 品牌趨勢報
    • 2017 台灣隱性創新力
    • 2017 品牌博覽會
    • 2016 Bpaper品牌好報
    • 2015 品牌關鍵影片
  • Branding品牌策略實作
    • 關於Branding
    • 2020Branding品牌策略實作
    • 2021Branding品牌策略實作
    • 2022Branding品牌策略實作
    • 2023Branding品牌策略實作
EN

2022-10-20 舊振南餅店:傳遞「厚禮數」情意的漢餅文化

by dachun / 星期四, 20 10 月 2022 / Published in 最新消息, 會員媒體報導, 電子媒體報導

舊振南餅店:傳遞「厚禮數」情意的漢餅文化

張晉源師傅為綠豆椪蓋印舊振南專屬的「李白」紅章。(攝影/Emma SY Wang)

百年餅店舊振南已傳承至第五代,與蜷尾家、杜老爺、CAFE!N、全家便利商店等知名品牌或通路商的跨界合作,接連在市場上掀起搶購話題。這間台灣最「潮」的漢餅品牌,目標可不只是讓漢餅走入現代人生活中,它還要讓滿載「厚禮數」情意的漢餅文化,重新扎根於台灣。

「出餡(tshut-ānn)囉!」

師傅張晉源喊著,伍龍蔭、王天福兩位師傅聞聲,手腳俐落地開始桿餅皮、分餡料。這三位已年過六十並退休的漢餅師傅,今天再度齊聚於舊振南漢餅文化館手作教室中,示範如何製作綠豆椪。

三位製餅師傅過去各有分工,王天福負責餡料區、伍龍蔭負責烤焙區、張晉源則是首席師傅,負責統整麵粉區、成型區,以及當天工單。早已退休的他們,笑談在還是「囡仔」的十幾歲時,便來到舊振南工作,從學徒做到師傅,彼此相識超過數十年。即便現在已退休,只要一穿上制服、戴上帽子,時光像是倒轉至從前一樣,仍舊默契十足。

王天福將經過繁複手工程序製成的香濃綠豆沙餡滾成長棍狀,揉捏成一顆一顆大小等份量的團餡;張晉源把無水奶油依比例揉進中筋麵粉,以手勁反覆揉捏,桿壓成層次分明的油酥餅皮,包入綠豆沙餡,以虎口掌心捏圓,蓋印舊振南專屬的「李白」紅章;最後一步,則由伍龍蔭將一整盤成型的綠豆椪送入已預熱好的烤箱中,烤焙師傅把關最後一道關卡——火侯,糕餅的成敗關鍵便在此處。

舊振南三位製餅師傅伍龍蔭(圖左)、張晉源(圖中)、王天福(圖右)。(攝影/Emma SY Wang)

傳承百年的舊振南餅店,是起家於高雄的漢餅品牌,在現任董事長父親李雄慶,以及兄弟總經理李立元、經理李博元的努力下,成功把百年餅鋪從傳統糕餅店轉型為具全國知名度的品牌。李雄慶將原本多角化經營的舊振南轉往伴手禮市場發展,確立「漢餅本位」經營策略;李立元與李博元則致力為老品牌開創新形象,建立現代化生產管理制度、提升產品設計美學、拓展異業合作,打造精緻時尚的漢餅文化。

舊振南第五代接班人李立元、李博元兄弟倆,也齊聚在手作教室中,今天他們不談百年餅店的品牌轉型與經營策略,而是全程跟在三位師傅旁,幫忙整理餡料、看到師傅的領子歪了,無須言語,便默默地上前幫忙整理,跟前跟後,像是回到了過往的實習歲月。

舊振南第五代接班人李博元(圖左)與李立元(圖右)。(攝影/Emma SY Wang)

回台接班,成為師傅的小徒弟

「師傅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孫子看待。」李立元笑說。兩兄弟從小在店中長大,當時舊振南還是前店後廠的形式,父母在前方店鋪接待客人,師傅就在後方做餅。看到一旁玩耍的兩兄弟,師傅們都會笑咪咪地拿著剛出爐的糕點給他們品嘗。

因此當他們的身分轉變成接班人之後,與師傅們的相處不僅是少東家與員工,更多了後輩向長輩學習請教的意味。

李立元、李博元本來都在國外念書工作,兩人所學皆非食品本科出身,剛回台灣幫忙家裡事業時,他們不是直接空降高層參與決策,而是每天早上7點就到工廠報到,當起實習生,跟著師傅們從基礎學習漢餅知識。

專屬舊振南的糕點印章。(攝影/Emma SY Wang)

「師傅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乖乖地去做,顧爐火、搬麵粉、扛餡料、幫他們打雜,等於他們的小助手與小徒弟。」李立元表示,在那段長達半年的實習過程中,兩兄弟在餡料區、麵粉區、成型區、烤焙區都待過,接受不同師傅的指導,徹底了解漢餅製作流程。

李立元回憶,一開始他先跟著王天福顧餡料區的爐火,每天搬板凳跟著師傅坐在爐火前,「一鍋香菇滷肉餡要熬上四、五個小時,福師會邊泡茶邊看爐火,時不時地調整一下,但他不會主動說為什麼這時候要調整,一切都要自己觀察學習。」

老師傅擁有一身精湛手藝,卻不擅長以系統化的言語教授,兄弟倆都受國外教育長成,養成「不會就問」的習慣。李博元說:「我們腦子裡有十萬個為什麼,例如鹽要加多少?師傅會說:『少許。』我們就再追問少許是多少,希望能把精準的數字挖出來,變成系統化SOP。」

師傅都習慣以台語溝通,一開始他們倆台語聽不大懂、更不會說,但不懂就問,拚命向師傅挖東西,「師傅們其實都很願意分享,只要在一旁找到機會問問題,他們都會傾囊相授,也會慢慢地認同你。」李立元說。

三位製餅師傅過去各有分工,從學徒做到師傅彼此已相識超過數十年。(攝影/Emma SY Wang)

張晉源正揉製糕餅的餅皮麵糰。(攝影/Emma SY Wang)

綿延漢餅所承載的情感交流重量

李立元、李博元與師傅相處的方式,不僅僅是少東家與員工,更有著亦父亦子的敬重情感。「李董跟師傅是同輩,他們可以直接溝通無礙,但我們是晚輩,要更斟酌溝通的方式。」李立元表示。

一身本領的師傅是舊振南珍貴的資產,過去也相當依賴師傅以個人經驗為主的製餅方式,但當舊振南一步步邁向企業化經營時,則勢必建立制度化的生產模式,如何在創新與傳承之間拿捏,相當考驗兄弟倆的溝通能力。

例如為了符合現代人飲食需求,他們計劃將傳統大餅改良為小份量甚至更精緻的一口酥形式,過程中便花了不少心力說服師傅,「不僅用料要重新計算,師傅從前習慣的工法、手感、製程也要重新來過,他們一開始會先推拒說沒辦法,因此要不斷地跟師傅溝通、稱讚他們做得很棒,循循善誘他們試試看。」李立元笑說。

「他們倆兄弟就像是詐騙集團,都給我們用騙的!」三位老師傅開玩笑地說道,卻也流露出彼此間相處多年來所累積的信賴情感。

逢年過節是漢餅店的旺季,特別是中秋節前夕,舊振南平均每日要手作一、兩萬顆鎮店之寶「李白」綠豆椪。訂單激增的情況下,李立元會親自拜託師傅幫忙趕工。即使舊振南已往企業化發展,當產線趕工時,仍會看著少東家與老師傅領著一幫員工通宵做餅。李立元說:「我們做餅的技術當然沒有師傅好,但是老師傅都會看在眼裡,他們會跟你一起拚,工廠有他們坐鎮帶頭,也會凝聚起大家的向心力。」

舊振南的招牌商品之一「李白」綠豆椪。(攝影/Emma SY Wang)

「這些綠豆椪都是客人要送禮的產品,做不出來客人就無法送禮了。」老師傅讓東家信守承諾交貨的堅持,是一種職人精神的榮譽感及使命感。所謂「禮輕情意重」,即是藉由一份滿載心意與職人手作的漢餅,在佳節時期傳遞最真摯的祝福。

不管企業經營如何創新,舊振南始終堅持百年製餅祖訓:「揉麵要手工、內餡要實在、烤餅火要勻、不加防腐劑。」負責管理工廠生產的李博元表示:「這是老師傅們一直謹記在心上的,也是我們傳承百年的根本。」

無論是堅持手作的職人精神、信守對於客人的承諾,或者是少東家與師傅之間彼此敬重的情意,因為有這些「厚禮數」(hó lé-sòo,意指多禮)的層層積累,才能綿延漢餅文化所承載的情感重量。

舊振南以漢餅展現台灣人的「厚禮數」文化。(攝影/Emma SY Wang)

漢餅文化是收穫與回饋的循環

目前三位師傅都已屆齡退休,成為舊振南的漢餅顧問,不定期回來舊振南進行漢餅教學及經驗分享。

從三位師傅口中娓娓道出的,不僅是等同於他們大半人生的製餅生涯,更是一本漢餅文化活字典:出生要送紅龜粿,普度要拜五獸糖塔、摩訶(moo-ho,必粿),訂婚嫁娶要備伍仁、滷肉豆沙大餅,中秋要吃月餅、綠豆椪⋯⋯。

「以前漢餅店做的東西很多元化,從出生、滿月、周歲、嫁娶、普度、做壽,甚至是過世都需要漢餅,所以我們什麼都會做。」張晉源說,臉上表情有著無比的自信。

吃漢餅或許會因個人口味喜好而有所差異,但李立元認為,漢餅的送禮文化影響他很深刻,「逢年過節、生子嫁娶,藉由漢餅與親朋好友交流,不僅能感受到節慶的意義,也是傳遞珍視彼此的心情,這是一種收穫與回饋的循環,展現台灣人『厚禮數』的可愛文化。」

漢餅文化是情意與經驗的傳承。(攝影/Emma SY Wang)

烤箱「叮」的一聲,綠豆椪出爐,一顆顆綠豆椪雪白飽滿、香氣迷人,品嘗一口,淡雅豆香立即在口中迸發開來。

問王天福舊振南綠豆椪如此好吃的訣竅為何?他爽朗一笑:「哪有什麼訣竅,這些都是經驗的累積。」

一句輕描淡寫的經驗累積,背後的工夫可不簡單,是舊振南代代相傳的製餅祖訓,也是那份對於人與人之間情感傳遞的珍視。

VERSE ╳ 青鳥書店 ╳ 舊振南聯名禮盒

(攝影/陳涓容)

透過漢字「你好」、「好吃」、「謝謝」與漢餅的結合,詮釋台灣的美食與土地情感。此次VERSE ╳ 青鳥書店 ╳ 舊振南聯名合作的禮盒,彰顯「閱讀以禮相待的情意」,讓每一口漢餅滋味,都傳遞送禮與收禮者之間的情感。聯名禮盒將於全台青鳥書店與VERSE baR上架販售,數量有限,敬請把握。

媒體來源

其他內容

2022-08-10【大井泵浦】從一個泵浦得了台灣精品獎開始:「走在前面的習慣」讓「WALRUS大井泵浦」邁向全世界!
2019/03/20 永光化學挾三大戰略方針 亮相2019上海國際半導體展
2019-10-02-華新醫材新氣密防護口罩 獲金牌獎

搜尋

文章標籤

B2B品牌 B2C品牌 創新 台灣精品獎 品牌定位 品牌案例分享 品牌活動 專利佈局 產品開發 綠色永續

相關文章

  • 2023.03.29 吉祥工業榮獲「2023 ESG物流永續傑出獎」

    隨著極端氣候的影響愈來愈劇烈,國際間對環境永續議題也日益重視,做為產業根基之物流活動更是淨零碳...
  • 2023.03.26 上銀科技 台大團隊勇奪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金質獎

    副總統賴清德(右四)、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右五)與第19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得獎師生合影...
  • 2023.03.25 歐萊德國際-綠色運具邁向純電發展,Toyota還來得及嗎?

    你可曾想過放下手機、關上電視1小時,走出戶外散步、做瑜伽冥想,或與家人朋友相聚?關上不必要的電...

相關連結

Branding Taiwan
Taiwan Excellence

關於臺灣精品品牌協會

臺灣精品品牌協會主要是由擁有台灣自有品牌或產品曾獲得台灣精品獎之廠商,共同以公益性設立之社團法人。成立的主要宗旨為提倡台灣廠商自有品牌、推廣台灣精品,提升台灣品牌的國際形象及競爭力。

與我們聯繫

電話:886-2-2723-1880
傳真:886-2-2723-1850
E-mail:teba@teba.org.tw
地址:台北市110信義路五段5號(台北市世貿中心3樓G區35室)
  • 聯絡我們
  • 加入協會
  • 網站地圖

臺灣精品品牌協會版權所有 2012-20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