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起家,中台灣精密機械霸主上銀,一點一滴累積工業4.0的各種關鍵技術,要成為產業界走向工業4.0的軍火庫
2018年是上銀科技的大豐收年,營收近逼300億,達到歷史新高。但幾乎每年都到德國漢諾威工具機展報到的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卻仍顯得憂心忡忡。
他看到的是,從軟體到硬體,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企業,都搶進工業4.0所衍生出的商機。
決心讓上銀不只賣自動化的關鍵零組件,卓永財帶著上銀一步一步研發工業4.0的各種技術缺口,「我們要努力提供給客戶total solution(整體解決方案),」卓永財說。
智慧螺桿領先日本
2014年,上銀開始量產自動化少不了的小型機械手臂。
2015年,上銀推出電動夾爪,這也是機器手臂能否導入各種產業,夾起不同形狀與材質物品的關鍵。
2016年所投入的智慧型滾珠螺桿,則讓上銀在一八年,領先日本推出了能夠預測螺桿健康狀況的智慧螺桿。
「工業4.0改變了很多技術,我們不只要在自己的領域扎根,還要像網子一樣,發展工業4.0相關的技術,」卓永財說。
每一年,上銀都投入營收的4%到6%,研發新產品,也斥資千萬,頒發「優秀機械碩士論文獎」。
去年11月有了新成果。上銀在東京國際工具機展,展出了在自家產線實測與累積數據長達三年的智慧螺桿。
卓永財說,「日本人還停留在概念的階段,我們東西已經先做出來了。」
這是一種在螺桿上嵌入感測器,能偵測壽命、熱變形、振動量、潤滑狀態,並透過演算法預測產品壽命的新技術。
重要性在於,滾珠螺桿是確保機台能否移動的關鍵傳動元件。一旦故障,產線就會立刻停擺。
花了超過三年時間研發,上銀不僅自製感測器,也與外部團隊共同研發專用的工業IC設計。
卓永財說,以前德國的工具機客戶,因為不知道螺桿何時會故障,都要準備很多備品,也要養一群維修團隊,才能應付突發的狀況。裝上智慧螺桿,客戶就能省掉這些麻煩。
上銀也因此跨入工業IC設計的領域,「這是(工業IC設計)工業4.0的核心,」卓永財說,台灣有很多人會做消費性電子產品的IC設計,但工業IC設計的經驗卻很少,「工廠有大馬力的馬達和電線,環境很複雜,因此設計都不一樣。」
產線人力大減七成
這樣的智慧螺桿,因為要靠數據與演算法累積數據,已經在上銀內部測試多年。
走進上銀在精密機械園區的廠房,印著大大上銀招牌的機械手臂,不斷把工件放到線軌加工機台裡加工。
這條產線,過去需要70多個人力,現在現場的人力十根手指頭都算得出來,「人力需求減少了七成,幾乎是無人化的階段了,」卓永財很自豪。
要成為無人化產線,不只要整合各式機台,連產品設計也要改變。
卓永財說,機器人很笨,只會做設計好的動作,因此要把產品重新規格化,才能依此整合機械手臂與加工機。
自己出錢當「母雞」
有了這樣的基礎,上銀也扮演母雞角色,自掏腰包和水五金、手工具產業合作,研發自動化產線並邁向工業4.0。
與上銀合作的銳泰精密工具董事長游祥鎮說,「我對卓董很佩服,他願意成就中小企業。上銀參與這個案子,賺不到什麼錢,但他很願意花時間跟我們耗,就是有心支持產業。」
「我要證明台灣按部就班,傳統產業也可以重拾競爭力,」卓永財說。
卓永財特別提醒,推動工業4.0不能躁進,要按部就班把基礎打好,「現在還有很多企業在2.0階段,只要升級到3.0,就能撐個十年沒問題,重要的是把基礎建設做好。」 (責任編輯:吳廷勻)
【上銀科技】
成立︱1989年
董事長︱卓永財
資本額︱30億元
員工數︱約4000人
主要業務︱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等高精密傳動控制系統
2018業績︱營收約294億元、獲利約56億元
轉型心法︱長期投入研發,備齊工業4.0關鍵技術,提供客戶一站式服務
來源: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