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雄慶理事長作為發表會引言人,開頭先感謝貿易局與方教授對於品牌研究計畫的支持,並分享自己對於品牌的看法不只是追逐全球冠軍與排名數字,而是希望品牌在國際市場可以表現更高的附加價值,展現出台灣的驕傲,讓MIT這三個字能夠到全球的每個角落。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李冠志副局長談到近年來貿易局與臺灣精品品牌協會積極推動品牌相關研究,希望轉化成業界發展品牌的參考,並對國際發展政策帶來具體幫助,期盼藉由促進台灣的品牌發展帶來更好的國家形象,讓所有台灣企業可以得到更好的加值效果,最後也感謝方教授長期投入品牌研究計畫,並鼓勵企業申請貿易局輔導計畫,讓貿易局與企業一起在國際市場上努力打拼。
計畫主持人方至民教授自2017年開始進行品牌個案研究計畫,從個案研究延伸到全面性調查共進行了四年的品牌研究,而台灣品牌企業走入國際市場已有30年的歷史,但卻從未有過系統性的調查資料,因此方教授希望藉由這四年來的品牌調查,發表研究中觀察到台灣品牌企業在國際經營的現況,並給予台灣品牌企業更系統性的國際經營策略。
方教授主要發表內容為品牌研究計畫調查的總體面,其中包含491筆企業海外市場資料及51個企業個案研究,方教授發現台灣中小企業的優勢在於「企業彈性、商品化創新能力、製程與產品品質」,但因國際行銷相對弱勢,造成MIT品牌形象難以打入國際市場,因此方教授建議企業因對目標客群有更深入的洞察,了解目標顧客並發想企業差異化策略,才能提高品牌在顧客心中的心智佔有率,藉由品牌價值具可延伸及槓桿的特性來能提升產品價值。
雷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再興則發表品牌國際研究中「策略、組織與能力」三個面向,其中以企業策略、組織能力與企業型態中的各個指標連結企業本身「成長率、利潤、長期競爭力與知名度」四個績效指標進行分析,並援引雷科本身案例,從過往製作紙膠帶、被動元件到如今進入半導體產業,不僅進行產品創新也增加產品類別,提升產品的毛利也提升產品良率,成功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和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魏煜成董事長分享和昕藉由老闆投入來帶動員工參與,以身作則將對於品牌的堅持傳遞給員工,聚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郭美璘執行董事認為「創意不分大小,只要好的創意你就可以改變全世界」,聚和的產品發展策略即是找到企業的核心能力,並藉由自身技術延伸出符合企業文化的產品,在顧客心中建立起聚和的品牌形象,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林芬慧主任從從消費品牌角度來看,認為B2B企業應用品牌化的精神經營企業,如此不僅對外可以藉由使命、願景確立行銷策略,對內也能與員工建立共同的文化和價值觀。
研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何春盛執行董事以「品牌是有靈魂、有溫度的」作為開頭,談到成就研華的關鍵因素在於「創新、全球化、品牌、文化與願景」,並強調員工是品牌的載體,照顧好員工就是最好的品牌之路,卡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洪誌臨總經理則以BXB使命「讓科技打破溝通的疆界」談到藉由市場觀察調整產品,並從產品思維轉為注重體驗經濟,而國立中正大學曾光華教授則以品牌經營是由內而外帶到品牌是全員行銷,並因透過情境體驗了解顧客,才能正確的進行推廣作結。
整場發表會結合了方教授四年的品牌研究計畫成果,並請到個案企業與學者來進行座談分享,而本次座談在國際行銷上強調了解當地市場的重要性,唯有正確的定位目標客群與了解目標客群真正的需求,才能有效地進行國際行銷,並根據企業本身與當地市場環境選擇適合的國際進入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將MIT的品牌形象打進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