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台灣品牌企業國際經營座談會在高雄場結束後不久,緊接著迎來的是台北場部分:以同樣的多邊座談形式,讓多位成功經營品牌的企業主和具備學術專業及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座談會的兩大主軸議題—「台灣品牌國際市場價值提升策略」和「台灣品牌跨境數位行銷策略」。期待透過座談演講的經驗分享,讓聽眾更加了解,台灣企業是如何在國際市場努力經營自身品牌,建立品牌優勢,並在這波數位浪潮的趨勢下,如何運用跨境行銷策略搶占市場,為品牌挖掘一線生機。
多邊座談A場—台灣品牌企業如何在國際市場提升品牌價值
葉明水理事長首先分享「品牌建立的方法」作為開場介紹,不外乎就是結合企業內外部資源,並透過本身的行銷手段,將品牌推銷給利害關係人。接著由巨大集團前執行長羅祥安為這次的台北場座談會拉開序幕,為我們介紹了知名品牌捷安特的價值鏈,使我們了解捷安特是如何透過各個價值活動的緊密配合,造就如此強大的品牌價值,並同時打造出「世界的捷安特」與「捷安特的世界」。在介紹的最後,羅祥安前執行長也勉勵各個企業要選擇對的戰場,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接著,大同公司總經理何春盛為大家介紹提升品牌價值的方式,運用了簡單的公式—「品牌作用力X品牌強度X財務表現=品牌價值」,再透過解釋公式中的各個元素,剖析了提升品牌價值的切入點。最後則是呼籲各家企業,品牌的經營應由心開始,誠懇的與利害關係人對話,以建立對品牌的信任。再來,由興采實業董事長陳國欽為我們介紹「一首紡織的樂章」,透過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咖啡作為出發,延伸出將咖啡渣與一般紡織線相融合的衣服產品,並透過了不斷的曝光,讓品牌所想傳達的價值傳播得更遠,希望透過人們貼身的衣物,傳遞一份溫暖人心的事業。中正大學的曾光華教授接著與我們分享了幾個品牌價值傳遞的「外部障礙」:跨文化溝通、對消費者的了解與缺乏心理學與文學思維的溝通專家。並透過自身多元文化背景的經驗,讓台下的企業有更深刻的體悟。上半場的最後,由DDG創辦人史孟康為我們做結尾,他提出每個企業都需要有的八個能力來建造成功的國際品牌,也希望各家企業能夠跳脫「產品價值」的思維,開始運用「市場思維」去了解並參與產品的周遭文化,找到品牌存在的核心目的,找出能為社會所帶來改變的地方。
多邊座談B場—台灣品牌企業如何透過跨境數位行銷策略建構品牌形象與優勢
寶熊漁具董事長張良任提出,因為網路與社群平台的應用,跨境數位行銷得以實現,但企業還是要突破跨越國際的種種制約並找出關鍵行銷要素,最後再藉由各種區域的計劃執行因地制宜的行銷策略。接著由曜越董事長林培熙為我們介紹曜越內部品牌的跨境數位行銷案例,介紹如何從品牌的目標族群擬訂不同的數位行銷策略,並結合跨境電商,試著將品牌不斷創新,超越其他競爭者。樹德企業吳宜叡董事長則提到數位行銷是以數據為核心所運行,應透過各種工具掌控數據並設定國際數位行銷KPI。集市雅的曹安邦創辦人更是提及,使用跨境電商一定要跟當地生態系統做結合,並注重跨境行銷的平台,利用各種數位工具將平台行銷出去。新蛋台灣區總經理林惠君提及了跨境電商所帶來的許多變革,不管是製造商、貿易商與新創事業都能在跨境電商上成為品牌商,所以台灣企業應做足幾項跨境電商功課:選品、成本與時程。邁肯行銷董事長暨執行長張志浩最後向每個人提供了數位大架構:跨境電商就是資訊串流加上平台傳播工具,再來是內容,最後則會回饋到跨境電商中。透過數位生態系統整合行銷大數據,運用大數據進行策略制定與效益分析。最後張董事長暨執行長呼籲企業應該現在就開始蒐集大數據,將所有資料串連運用,因只要開始著手進行了,一切都不嫌晚。
期待透過座談演講的經驗分享,讓聽眾更加了解,台灣企業是如何在國際市場努力經營自身品牌,建立品牌優勢,並在這波數位浪潮的趨勢下,如何運用跨境行銷策略搶占市場,為品牌挖掘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