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窗紗門也有24小時到貨?清展科技走自己的路,打進億元豪宅市場

「講到做門窗的,幾乎都被想成『做黑手』吧!」清展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國忠笑著說。這股外界對門窗業既有的刻板印象,反倒使他更堅定要讓清展走向智慧製造。「十幾年前到大陸出差,跟德國來的業者交流,對方一開口就跟我說,台灣做門窗的技術輸大陸一大截,給我很大打擊……」這段話至今烙印在他心底。周國忠比較,大陸業者在生產設備數位化走得比台灣快,又因市場規模非常大,往往能做到一條龍生產。
反觀台灣,產業鏈分工細,造成整合不易。但隨著數位轉型浪潮來襲,讓他抓到機會點。2020年他開始推動「喜室門窗供應鏈AI整合平台」,要為清展打造未來的競爭利基。
領先同業的布局,讓清展贏得首屆《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中小企業特別獎的智慧製造組獎項。儘管企業的規模小、營業額小,但評審仍肯定他們的努力,可為其他中小企業觀摩。
逾200項專利,下單一天就到貨
周國忠於1987年創辦清展,投入通風門、紗窗、紗門等一般俗稱的門窗業,產品多裝設於陽台、廚房,並擁有自有品牌「HISS喜室」。
來到清展位於高雄大寮的廠區,一旁的透明貨櫃屋是樣品展示專區。從裡到外,集合多項獨特產品,「這座貨櫃屋已經去過國內外好多地方參展,」周國忠一邊說,一邊熟練地介紹產品。
曾有媒體報導,國內十大億元等級的豪宅,有七家採用清展門窗,對此周國忠笑稱不敢以「豪宅專用自居」,但說起產品品質,滿臉盡是自信。
在這坪數不大的貨櫃屋裡,隨處有專利。比方,可隨處定位的紗窗;能輕鬆拆卸、便於清洗的摺紗;還有可結合通風、寵物出入多重功能的三片通風窗,以及電動捲軸等,「我們已有200多項專利!」
清展經營高端客戶,周國忠深知要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強化客製化能力。另一個優勢則是增強製造效率,是國內唯一標榜「接單後24小時快速到貨」的門窗業者。
拉近700家廠商,搭供應鏈平台
清展是典型中小企業,員工160多人,營業額不到5億,但卻大方投入轉型,2020年陸續啟動數位轉型專案,合計投入金額已達1600多萬元。
不能只有自己提升,還得拉著上游的擠型、塗裝廠,以及下游的貨運和客戶端一起升級,他也已與六、七百家廠商共同建立「供應鏈Web平台」。
比如,以物料管理資訊系統,取代傳統打電話、用傳真機的溝通模式;物料品檢資訊系統,則是直接裝設在上游業者廠房,早一步把關來料品質;還有產品物流配送管控,能讓貨況追蹤更精確,而訂單自轉工單系統,則可讓客戶下單後,迅速轉化成生產工單。
周國忠回顧過往,常有客戶打電話來問,貨出來了沒?接電話的人也不知道,又得再轉接。他的目標就是要打破這些限制,未來讓客戶也能進系統直接查詢。「料進來沒、生產進度、出貨狀況,這些都可以一目瞭然,甚至最快一分鐘就查到!」他說。
周國忠預計明年底完成相關系統後,生產效能與物流倉儲效率都能提升一成以上,成本、人力、作業時間則可節省一至兩成。
不怕當異類,樂做轉型領頭羊
未來,周國忠還想做到「AI應用開發」,像是動態智慧生產排程管理,可因應當日生產即出貨。
畢業於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的他,一直勇於創新,經常勉勵自己:「比大哥多讀了幾年書,如果不能做得更好,書就白讀了。」原來,當初周國忠大學畢業後,先在大哥經營的塑膠射出廠工作三年多後才創業。
30多年來,他一直勇於嘗試,20多年前設立研發部門,重視智慧財產權、申請產品專利,在傳統門窗業,十分少見。
20多年前,電子業奉行「982」出貨思惟,意即98%的產品要在兩天內完成。周國忠不僅仿效,還更深化,推出24小時到貨。明年底,數位轉型專案陸續完成後,他的新目標是「1000」(100%的產品當天完成),只要中午前下單,當天就生產、送貨,讓客戶明天收貨。「業界常說,清展很奇怪!」他笑道。
被視為異類,周國忠習以為常,彷彿還有些樂此不疲。儘管早期的清展,也仰賴引進日本技術起家,但如今的清展已走出自己的路。他以門窗業界領頭羊自我期許:「發揮燈塔的角色,讓外界看到,原來做門窗的也能很不一樣!」
文章來源:遠見30